白茶功效精彩文章 白茶的有益成分 白茶中医保健功效 西医白茶药理作用 白茶的茶疗茶浴茶食 白茶功效临床研究

白茶的主要有益成分

影响白茶茶叶品质主要有两个因素:主要因素是鲜叶的质量,其次是制作技艺。鲜叶的质量又是由内含物决定的,而内含物又由茶树品种、栽培技术、环境条件、采摘季节、采摘标准等因素所决定。茶叶从采摘到制作成品,鲜叶产生了一系列物理和化学变化,只有深人了解茶叶的内含物结构才能在制作中有效地控制茶叶理化变化,趋利避害。

鲜叶中的化学成分约有500多种,可分为水分、无机成分、有机成分三部分。各种化学成分与茶叶品质都密切相关。白茶的有益内含物主要有几大类:多酚类化合物、酶、氨基酸和蛋白质、生物碱、芳香物质、维生素等。

白茶的内含物之所以比其他茶类丰富,主要原因在于白毫密披的特征。白毫不但造就了白茶优美的外形特征,也成就白茶毫香蜜韵的独特口感。

白毫内含的氨基酸比茶身高24%,是影响白茶茶汤浓度与香气的基础物质之一,如表9所示。

白茶品种不同,对原料的要求也不同。白毫银针选取肥壮单茶选取一芽二叶初展,其芽、第一叶与第二叶均密披白毫,故称“三白”。

不同花色所选用芽叶虽老嫩有别,但均要求芽叶肥壮重实,叶质柔软,芽叶密披洁白茸毛。因此,白茶原料一般采自春茶,或幼壮茶树,或改造复壮的茶树新梢,以保证原料幼嫩肥壮。

白茶采摘幼嫩,各品种问蛋白质含量差异不大,而茶多酚含量却因品种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如表10所示。

一、水分

水分虽然不是直接的营养成分,但因为鲜叶富含水分,在制作过程中鲜叶水分的变化带动了茶叶的理化变化。水分是一切生物化学反应的介质,在制茶过程中,茶叶化学成分不仅在水这个介质里进行着复杂的各种化学变化,同时水也参与水解反应和氧化一还原反应。水分是鲜叶的主要成分之一,白茶品质形成的关键指标是萎凋过程水分变化速度和变化量。鲜叶含水量一般在70%~78%,平均为75%左右。鲜叶含水量与芽叶老嫩、采摘季节、茶树品种、栽培管理水平和自然条件以及季节等因素有关。幼嫩芽叶含水量高,粗老叶含水量低。茎梗是输导器官,嫩枝含水量可达80%以上。大叶种含水量高,小叶种含水量低。秋季茶叶的含水量小于春季茶叶,所以制率较高,如表ll所示。

表11白茶鲜叶制率(单位:kg)

鲜叶的含水量多少及其在制茶过程中失水的速度和程度,都与制茶品质关系密切。从含水量75%~80%的鲜叶,到含水量6%以下的毛茶,再到含水量7%以下的成品茶,是大量失水的过程,随叶内水分散失速度和程度的不同,引起叶内物质相应的理化变化,从而逐步形成茶叶的色、香、味、形不同的品后特征。

二、茶多酚

鲜叶中多酚类化合物是由许多酚类衍生物组成的混合物的总称,俗称茶多酚。白茶自然萎凋的过程就是多酚类化合物缓慢氧化的过程,它占干物质总量的20%~35%,是茶叶可溶性物质中含量最多的一种,对茶叶的色、香、味的形成影响很大,对人体有重要保健功效。

多酚类化合物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四类:儿茶素类(黄烷醇类)、花黄素类(黄酮类)占多酚类化合物类占10%。

酚酸类、花青素类;其中儿茶素是多酚类化合物的主体,占多酚类化合物总量的70%~80%,花黄素类占10%左右,酚酸类、花青素儿茶素在酶的催化下或湿热条件下很容易被氧化,形成有色物质,其氧化的途径和程度对茶类的形成起主导作用,是形成六大茶类的主要因素,如表12所示。

表12儿茶素氧化途径和程度所形成的茶类对应

黄酮类,多以糖苷的形式存在茶叶中,极不稳定,容易分解。它溶于水中呈黄色或黄绿色,它容易自然氧化,而显橙黄色,是茶汤色的主要成分。白茶黄酮含量是所有茶类中最高,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功效,在加工过程的黄酮类含量会升高16.2倍,是其他茶类工艺的14.2~21.4倍。

花青素是水溶性,在不同酸度下呈红、黄、蓝、紫等色泽。紫色的芽叶中,花青素含量高,茶叶中花青素含量达0.01%,茶汤滋味发苦,叶底青暗而影响品质。

茶叶中酚酸类含量少,酚酸类中的绿原酸在鲜叶中含量增加时,鲜叶品质下降。雨水青中绿原酸含量高,是导致茶叶品质下降的原因之一。

三、酶

酶是白茶萎凋中的最活跃因素,酶促进自然氧化是形成白茶品质的根本原因。酶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具有生物催化剂的作用;在制茶过程中,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成糊精或麦芽糖、葡萄糖;蛋白酶催化蛋白质水解成氨基酸;多酚氧化酶能催化多酚类化合物氧化为邻醌,进一步氧化、聚合、缩合成有色物质。

酶对外界条件反应十分敏感,特别对温度更为敏感。在常温下,温度每升高10℃,酶活性增高一倍。当温度在40~45℃(指叶温)时,酶活性最强;温度再升高,酶活性逐渐下降;当温度达80℃以上酶就失去活性。酶的这种特性对制茶技术具有特殊的意义。制茶技术中主要是通过控制叶温和含水量,达到控制酶的活性。

四、蛋白质与氨基酸

白茶特有的清甜爽口品质特征与其较高的氨基酸含量密不可分,在长时间的萎凋过程中,蛋白质酶促进蛋白质水解,氨基酸含量逐渐上升。蛋白质和氨基酸是茶叶中重要的含氮物质,约占鲜叶干物质的20%~30%。蛋白质绝大部分不溶于水,水溶性蛋白质仅占蛋白质的1%~2%。一般幼嫩芽叶中蛋白质含量高,随叶子的成熟老化含量逐渐减少。春茶含量比夏茶高,适当施氮肥能提高鲜叶蛋白质的含量。

《白茶主要生化成分比较及药理功效研究进展》记载:

白茶作为我国特有茶类,与其他五大茶类相比,其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较高。赵和涛等对我国六大茶类中氨基酸含量进行了分析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六大茶类中,18种氨基酸含量最高的是白茶(白毫银针,产于福建),总含量高达49.51mg/g,其中茶氨酸含量为30.08mg/g,含量最高的白茶与最低的黑茶竟相差27倍。杨伟丽等采用同地点、同品种、同嫩度的鲜叶,同时加工成六种茶类的茶样,分析比较其主要生化成分含量差异,认为白茶加工工艺有利于氨基酸和黄酮含量的积累,其中氨基酸比鲜叶增加将近1倍,且比其余五类茶含量高1.13~2.25倍,黄酮升高了16.2倍。施兆鹏等研究了白云雪芽茶的各主要生化成分及含量,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的含量分别为321.30、26.5、58.90mg/g,其中咖啡碱含量显著高于其他茶类,如表13所示。

鲜叶中氨基酸约有30多种,约占干物质的1%~7%。其中以茶氨酸、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三种含量量多,约占氨基酸总量的80%以上。许多氨基酸是具有鲜味的物质,有些氨基酸本身具有香味。茶氨酸具有甜鲜滋味和焦精香,苯丙氨酸具有玫瑰香味,丙氨酸具有花香味,谷氨酸具有鲜爽味。有报道称,茶嫩梗之中氨基酸含量比芽叶高,其中茶氨酸比芽叶高l~3倍。茶叶中的氨基酸大部分是在制茶过程由蛋白质水解而来,如鲜叶经摊放、萎凋、杀青、晒青、凉青等工序,都有伴随蛋白质水解成氨基酸。

五、生物碱

白茶中苦味的生物碱、鲜爽的氨基酸、具收敛性的茶多酚类、具甜味的糖类四者共同作用,形成成千上万种不同的茶叶风味特征。鲜叶中的生物碱有咖啡碱、可可碱、茶碱。其中咖啡碱含量最高,占干物质的2%~5%。生物碱的含量是随芽叶的生长而逐步下降的,生物碱含量高低也是衡量鲜叶老嫩的标志之一,采摘幼嫩的白茶鲜叶的咖啡碱含量高。

咖啡碱是一种无色针状结晶,微带苦味,它是构成茶汤滋味的主要物质之一。咖啡碱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在制茶中变化量小,但遇高温(120℃以上)易产生升华而减少。咖啡碱是一种兴奋剂,能刺激中枢神经,有提神、消除疲劳、强心等作用。其他生物碱还有扩张血管、利尿、解毒等白茶的功效与作用。

六、糖类

糖类是白茶的重要呈味物质,其中可溶性糖参与形成白茶汤味的浓厚程度。糖类也称碳水化合物,包括单糖、双糖和多糖,在鲜叶中占干物质总量的20%~30%。鲜叶中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双糖有蔗糖、麦芽糖、乳糖;多糖有纤维素、半纤维素、淀粉、果胶等。除水溶性果胶外,其他糖的含量随芽叶老化而增加。

单糖和双糖可溶于水,有甜味,是组成茶汤浓度和滋味的重要物质。在制茶过程中,可溶性糖还参与茶叶香气的形成,与氨基酸、茶多酚化合物相互作用形成甜香、板栗香、焦糖香等香气物质。多糖除水溶性果胶外,其余都不溶于水。淀粉在制茶过程中可水解成单糖,增进茶汤浓度和滋味。纤维素、半纤维素含量高低是鲜叶老嫩的重要指标之一。果胶质具有黏稠性,对茶叶外形形成有一定作用。水溶性果胶溶于茶汤,能增进茶汤浓度和滋味甜醇。

白茶鲜叶中的糖类包括糖、淀粉和纤维素,它们的含量与鲜叶嫩度呈负相关。

七、自然色素

色素是构成白茶“三白”的物质基础。白茶加工过程的色泽变化就是茶叶色素变化的外观表现。鲜叶中含有多种色素,主要有叶绿素、叶黄素、胡罗卜素、花青素等,占干物质含量的l%左右,它们对茶叶的色泽、汤色、叶底有较大影响,与香味的形成也有关。鲜叶色素以叶绿素的含量最多,占于物质总量的0.3%-0.8%。叶绿素为酯溶性色素,不溶于水。在制茶过程中,由于水解的作用,叶绿素分解为叶绿酸和叶绿醇,而溶于水形成绿茶的汤色部分物质。酶促作用或氧化作用,叶绿素脱镁形成脱镁叶绿素,叶色由鲜绿色转变为褐绿色。

叶绿素含量高低与茶树品种、肥培管理、鲜叶的老嫩有关。叶绿素含量高,叶色墨绿,适制绿茶;叶绿素含量低,叶色黄绿,适制工夫红茶。叶黄素、胡萝卜素与叶绿素同存在于叶绿体中为酯溶性色素,呈黄色。在制茶过程中叶黄素变化不大,为叶底的色泽,胡萝卜素则少量转化成具高香的芳香物质紫罗兰,它们属脂溶性色素,与叶绿素同在叶绿体中,多与脂肪酸结合成酯。

八、芳香物质

鲜叶中的芳香物质是叶内挥发物质的总称,是组成茶叶香气的主体物质。

其含量极少,仅占干物质总量的0.005%~0.03%,但它的组成极为复杂。鲜叶中芳香物质主要有醇、醛、酸、酮、萜烯类等,制茶的过程芳香物质的组成成分大为增加。鲜叶中芳香物质含量最多的是低沸点(140~156℃)的青口十醇和青叶醛,约占芳香物质总量的80%。它们具有很强的青草气,在制茶过程中大部分挥发散失或在一定条件下转化,而使青草气减退。鲜叶中高沸点的芳香物质(200℃以上)含量极微,但具有良好的香气。如苯乙醇具苹果香,苯甲醇具玫瑰香,芳樟醇具特殊的花香,茉莉酮类具茉莉花香。在低沸点的芳香物质大量挥发之后,这些良好的香气便显露出来。高沸点的芳香物质是组成茶叶香气的主体物质。鲜叶中还含有棕榈酸和高级萜烯类物质,虽然它们本身不具有香气,但具有很强的吸附性和定香能力,花茶的窨制就是利用这一特性。鲜叶中芳香物质的含量与鲜叶的老嫩、采摘季节和栽培环境有关,春季、秋季的含量高于夏季.高山茶高于平地茶。

九、维生素

白茶含有多种维生素,有水溶性和酯溶性两大类。水溶性的维生素有维生素C,维生素Bl,维生素B2,维生素PP,生物类黄铜。酯溶性的维生素有维生素A和维生素K。鲜叶中以维生素C含量最多,在制茶过程中容易被氧化和受热而破坏。不同茶类制法不同,维生素C的破坏程度不同,其含量也不同。一般绿茶中维生素C含量比红茶高3~4倍。由于白茶氧化时间较长,维生素含量较高。

中医传统中的白茶保健功能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卫明教授认为,白茶味甘苦,性寒凉(一年期性寒,五年期以上性凉),归肺、肝、心、胃经。其主要功效有:

1.清热解毒

主要用于咽喉肿痛,疔疮麻疹。清代名人周亮工在《闽小记》中记载:“……白茶功同犀角,为麻疹圣药……”福建等白茶产区,自古就有采用陈年白茶治疗小儿麻疹、外感发热的习俗。据临床体会,白茶除用于发热性疾病外,对于某些红疹类皮肤病亦有疗效,至于疔疮则以生于鼻孔部位者功效较为灵验,这与鼻为肺之窍,肺主皮肤,润肺养肤有关。

2.生津止渴

《千金翼方》记载:“治热渴”。《本草求真》记载:“治消渴不止”。故白茶可用于口干舌燥,渴而欲饮,或消渴多饮。消渴一症包括现代医学之糖尿病等病症,饮用白茶降低血糖,已有大量研究证实。问题的关键只是如何根据患者体质之不同以及病情之不同而选用不同的白茶,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而已。

3.消暑利水

《本草别说》记载:“治伤暑”,《本草拾遗》记载:“利水”。故可用于暑热伤津,口干咽燥,小便排解不利。福建白茶是夏暑天最佳消暑之品,不但可补充出汗所导致的津液丢失,还可通过皮肤发散暑热,又可通过利尿使暑热通过小便而解,是少有的表里双解的良药。

4.平肝潜阳

香港及东南亚地区民间有以陈年白茶治疗高血压病的用法,经临床观察有一定疗效。老白茶本身性凉人肝经,具备平降肝阳的作用,加之多年存放,茶叶内含物质发生转变,茶汤变为醇厚,茶性亦从纯泻不补逐渐转化为泻中有补。这对于需要补泄兼施的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就更为适合。

5.健牙护齿

《敬斋古今注》记载:“漱茶则牙齿固利”,《东坡杂记》记载:“以浓茶漱口,烦腻既去……而齿便漱濯,缘此渐坚密”。现代实验研究证明白茶含氟,有抗酸防蛀的功效,可用于牙龈肿痛及防止蛀牙。

最后,需要特别提醒注意的是,福建白茶的功效虽然很多,但始终属于寒凉之品,加之在治疗具体的病症时,涉及病情程度的判断、白茶品种及年期的选择以及冲泡方法的要求等多种因素。因此,建议各位朋友在将白茶用于治疗疾病时,一定要先征询专业茶疗师的意见,不宜自作主张胡乱服用,以免延误病情。

西医中白茶的药理作用

白茶含有的对人体具有特殊功效的功能性成分,如咖啡碱、茶多酚、茶多糖、茶黄素、茶氨酸等,它们对人体的效应不同,各有侧重。各成分的综合效应在人体的表现主要有提神、利尿解毒、抗突变、抗肿瘤、预防龋牙、降血脂、抗炎症、抗过敏反应、减肥等。

2011年,湖南农业大学刘仲华教授承担了“白茶与健康”的研究项目,项目组采用现代最先进的仪器分析技术,在对白茶品质与功能成分进行全面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一系列的动物模型和细胞模型,从化学物质组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水平上探讨了白茶美容抗衰、抗炎清火、降脂减肥、调降血糖、调控尿酸、保护肝脏、抵御病毒等保健养生功效及其科学机理。

研究成果发布如下:

第一, 白茶具有美容与抗衰老作用。

通过细胞模型研究和衰老生理指标分析发现,白茶能有效清除过量的氧自由基,抑制细胞内毒性羰基的生成,有效抑制皮肤色素沉积和老年色素荧光物质的形成;可以有效降低由于自由基攻击引起的蛋白质变性以及由于毒性羰基化合物诱导的神经细胞损伤,有效增强皮肤细胞及脑神经细胞的活力与增殖能力,起到美容抗衰老功效。白茶能增强秀丽线虫抵御氧化应激的能力,有效延长秀丽线虫在氧化应激条件下的存活时间,表现出优异的抗衰老能力。

第二,白茶可预防皮肤细胞的光老化。

皮肤光老化是由于长期紫外线辐射导致皮肤加速衰老的现象。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及研究证实,临床许多皮肤病,光、线性弹力纤维病,曰光性角化病、慢性光线性唇炎、日光性雀斑样痣、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黑素细胞瘤等的发生发展与皮肤光老化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白茶能有效清除紫外辐射产生的过量自由基,增强皮肤细胞的抗氧化力,对紫外辐射引起的细胞。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第三,白茶可降血脂。

通过细胞模型和高脂动物模型研究发现,白茶可激活低密度脂蛋白受体,通过改善肝脏及细胞的代谢功能,提高肝脏的抗氧化活力,有效降低小鼠血液中总胆固醇、总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起到显著的降血脂效果。

第四,白茶可降血糖。

白茶中的多酚类和酯类,有促进胰岛素合成的作用;茶多糖类物质,有去除血液中过多糖分的作用。茶多酚对人体的糖代谢障碍具有调节作用,能降低血糖水平,从而有效地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本研究以白茶为研究对象,采用四氧嘧啶制造小鼠高血糖模型,探讨白茶的降血糖效果。通过化学药物诱导的高血糖动物模型研究发现,白茶可通过有效调控高血糖小鼠的胰岛素代谢水平降低血清中血糖的浓度,减轻高血糖小鼠的临床病理学指标的不利变化。

第五,白茶有效修复过量饮酒引起酒精性肝损伤。

通过小鼠肝组织外观、切片的电镜观察和血清生理生化指标检测发现,白茶能有效提升小鼠抵御酒精引起的氧化性肝损伤的能力,保护肝细胞,减轻过量饮酒引起的肝脏病变。

第六,白茶具有抗炎作用。

在以血管通透性增加为主要改变的急性炎症模型中白茶能显著抑制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廓肿胀炎症反应,对肿胀程度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可见,白茶能有效调节细胞的免疫功能,抵御炎症因子,增强机体清除损伤因子的能力。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具有抗炎作用的中草药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使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中药所含丰富的具有药理活性的化学成分,如苷类、生物碱类、黄酮类、萜类、香豆素类及挥发油等的抗炎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做了大量的工作,实验资料显示抗炎中药对于急慢性炎症及免疫性炎症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中药抗炎药物在临床治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许多合成药物具有较强不良反应,人们愈来愈重视从天然药物中开发抗炎药物。

第七,白茶调理肠胃。

通过小鼠饲喂实验发现,白茶可以有效增加肠道中双歧杆菌、乳酸菌等物质。其抗老防衰效应达维生素E之十倍,并有延缓心肌脂褐素生成之功。

白茶中的多酚类含量较高,据陈椽所著,六大茶类中白牡丹鲜叶的儿茶多酚类总量最高,但在茶过程中其减少的程度仅次于工夫红茶。陈宗懋等人研究表明,茶叶加工成茶饮料后,尽管发生了儿茶素的表异构化,但对抗氧化活性和生物利用性上并不会有明显的影响。而且白茶的黄酮类化合物在加工中较好地保留了槲皮素,是维生素P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明显的降低血管通透性的作用。另据美国癌症研究基金会的研究资料表明,白茶是一种新的抗癌物质,能不断抑制、缩小肝癌的肿块,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美国佩斯大学进行的最新研究表明,白茶提取物对导致葡萄球菌感染、链球菌感染、肺炎等细菌生长具有预防作用。

在抗病毒方面,根据陈椽等人研究表明l,茶叶中的茶氨酸含量以不同茶类比较,白牡丹最高,其次为黄石溪毛峰、白毫银针、君山银针、西湖龙井等,而茶氨酸在人体肝脏内分解为乙胺,乙胺又能调动名为“伽马一德耳塔T形细胞”的人体血液免疫细胞作出抵御外界侵害的反应,继而由T形细胞促进干扰素的分泌,形成人体抵御感染的“化学防线”。据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布科夫斯基实验得出结论,喝茶能使血液免疫细胞干扰素分泌量提高5倍,从而能更大地提高抵御外界侵害的能力。

在抗肿瘤方面,《白茶主要生化成分比较及药理功效研究进展》2记载:陈玉春等研究表明,白茶能显著提高实验小鼠血清EPO水平,提高幅度是5%西洋参的1.4~1.8倍。而血清EPO具有存活因子、分化原和分裂原三重生物活性,对红细胞生成起关键作用,白茶能促进实验小鼠脾淋巴细胞产生CSFs,增加幅度为34.5%~152.3%,从而延长细胞寿命、增加RNA和蛋白质合成。GayleA.Orner等比较了白茶在两种不同肠癌小鼠模型的的抗突变活性,在已感染病毒的细胞中,白茶不仅可以抑制p—catenin和Tcf一4蛋白的表达,而且可以控制13一catenin/Tcf的目标基因cyclinD1和C—jun。王刚等以研究了西湖龙井茶和云雾绿茶两种绿茶作参照,对白牡丹和白毫银针两种白茶进行了抗突变和体外抗癌效果评价,采用Ames实验对绿茶和白茶的抗突变特性进行比较,得出白茶的抗突变效果好于绿茶的结果;通过MTT实验验证其抗癌效果,在400μg/ml浓度处理下,白牡丹和白毫银针表现出对AGS和HT一29癌细胞的生长抑制效果好于龙井绿茶和云雾绿茶,因此得出,白茶

的抗突变和体外抗癌效果好于绿茶。

在抗氧化方面,《白茶主要生化成分比较及药理功效研究进展》记载:AntoniosE等研究了通过饲喂绿茶提取物和白茶提取物的小鼠的血液和器官中总抗氧化活性,将25只老鼠随机分成5组,每一组连续5d饲喂0.1ml绿茶、白茶,采用铁抗氧化能力测试方法,检测心脏、肝脏、肺、脾、肾、脑等器官和血液的抗氧化活性,结果发现绿茶增强了血液和肺的抗氧化活性,白茶和绿茶增加了心脏的抗氧化活性,但对肝脏、大脑、脾、肾等器官无作用。

白茶的茶疗

茶疗是根植于中医药文化与茶文化基础之上的一种养生方式,真正意义上的茶疗是以中药原植物叶片,并结合中药与茶叶炮制方法,制作成茶叶形态,它同时具备中药的治疗养生效果与茶叶的“形、色、香、道”,具有实效性、安全性、享受性及便捷性四大优点。

中医茶疗防病治病,延续数千年长盛不衰。在我国,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它作为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形态,对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健康、我们的文化都有极大的影响。“三茶六礼”,茶为礼先。其实,茶最早被人类发现并运用时既不是饮品,也不是礼品,而是治病的药品。

说茶最早是作为药物出现的理由,是最先记载茶的书是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书中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荼,就是茶的别名,同时还有檟、茗等也都是古时代表茶的字。汉代的张仲景、华佗等名医也用茶来治疗各种疾病。唐宋时代,茶及药茶被广泛应用于防治头痛、痰热、小便不通、大小便出血等病症,茶还被作为补肾壮腰、聪耳明目、坚肌长肉的保健养生之品。到了明清时代,药茶疗法有了更大的发展,有关药茶和保健茶的方剂、应用范围、制作方法等都被不断地充实和完善,创制了大量行之有效的药茶、保健茶。它们由于具有疗效高、易于制作、使用方便等特点而深受人们喜爱,是祖国传统医学宝库中璀璨的明珠。中医茶疗即药茶或茶剂,是指以含有茶或不含茶的药物经加工而成的制剂,在应用时多采取沸水浸泡取汁服或加水煎汁服,可随时替代茶饮而起到治疗疾病、保健养生的作用。

那么中医茶疗防病治病,为什么能够延续数千年而不衰呢?这与中医茶疗独具的特点有关。中医茶疗法既保持了汤剂吸收完全、加减灵活、适应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又克服了汤剂量大,煎服烦杂、携带和使用不方便、浪费药材等缺点。

首先,茶疗能充分利用与发挥药物的作用。茶疗方大多为单方,这样有利于发挥药物效能。同时,药茶能使芳香气味、含挥发性油多的药物,如陈皮、玫瑰花等,保持有效成分,避免久煎而失效。加上碎茶与溶媒接触面大,茶药中有效成分浸出量也就大,而且可以多次加水饮用至味淡为止,汁自然能全部浸出。

其次,茶疗的原料,取材简易,使用方便,易于接受。有不少药茶材料来自家庭生活中和可以自采、自种、自收、自备,如茶叶、生姜、葱、荷叶、竹叶、白茅根、月季花、玉米须等,有些成品药茶,如神曲茶、午时茶等,都可在药铺买到。这些药茶方,或泡或冲,即可饮用。

药茶一般既可治病,又可以经常饮用,一举两得。一方面,对于慢性病,尤其便于长期用药;对于老人、小儿患者,还可解决服药的困难。另一方面,茶方用药,味少量少,携带方便,尤其是袋泡茶、块茶,更为优越。治病还可避免煎汤的麻烦。所以,易于普及。第三,茶疗可以减少服药精神负担,避免损伤胃气。尤其是慢性病人,长期煎服中药,顿服量大,增加胃肠负担,易生反胃,脘腹不适。而采用茶疗,作用温和徐缓,药汁吸收完全,无损胃气,有利于慢性病的保养和治疗。另外,茶疗还可根据病情,随季节变更,灵活选用,进行辩证论治。

通过茶疗达到养生治病的效果,相对比吃保健品,心里更踏实一些,毕竟茶叶放在杯子里看得真真切切,不担心里面有一些别的成分,加上中华茶文化的传统源远流长,茶的色香味俱佳,喝起来还是一种享受,易于坚持,在品茶中达到养生的目的。相对于中药汤剂来说,茶更便捷,把良药苦品直接变成了良茶爽品。

白茶茶浴

多年来,茶一直用来泡水饮用,可现在人们又将茶叶增加了一种新的使用方式——泡水洗澡,这种被称为茶浴的新型保健方式,成为一种新兴的休闲生活方式。

用茶泡澡这种洗浴方式,在三国时期茶浴就很流行。后来被传到印度、日本和东南亚一带,并逐渐演变成为茶浴、药浴和香浴三大天然植物型健康浴,成为流行至今的东南亚洗浴风俗。

福建著名的武夷山茶区,人们流传着这样一种传说:古时有一年夏天,武夷山区发生瘟疫,人畜死亡惨重,首领武夷君率百姓向玉皇大帝祈求消灾,感动了南海观音菩萨,遂唤七仙女下凡,从玉池取些圣水,点化在九龙窠岩壁上的三棵茶树上。是夜,山民们梦见一位面黄肌瘦满身疮痍的老太婆,用岩茶烧水沐浴,结果返老还童,变成冰肌玉肤、体态轻盈的少女。次日,人们纷纷用岩茶沐浴,果然疾病全消。从此,武夷山区开始了茶浴的习俗,并且推广到闽北山区。

由于茶叶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并且可以消炎、抑菌、祛毒,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又比起桑拿浴、土耳其浴等外来项目具有民俗性强、满足人们回归大自然愿望的特点,着实吸引了不少关注的眼光。

与中药材浴一样,茶浴毕竟是一种体外吸收方法,对辅助治疗皮肤病症是可行的,但茶浴不是万能的,对其功效不能过分迷信,如果需要借泡茶浴之机医治某些特殊病症,则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增加特定的中草药材二同时,由于个体的差异,所选择的茶叶品种也应当有所不同。也就是说应该“因人择茶而浴”。对于儿童,冈其神经系统、消化器官和皮肤均未成熟,不耐茶叶中生物碱的强烈刺激,应该选用稀薄的花茶泡水沐浴;中青年人抵抗力强,适于用绿茶泡水沐浴;老年人最好用乌龙茶或红茶沐浴;女性护肤养颜,最宜花茶沐浴。

茶浴虽好,但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适合以茶浴作为保健的项目下列情况就不宜茶浴:饱、饥,有疾病,疲劳,水太热。

(一)饱饥均不宜

饭刚吃饱,如立即茶浴,身体受到茶汤的刺激,血管扩张,体表血液骤增,容易引起腹腔和大脑缺血,从而导致消化不良或晕厥。而饥饿时茶浴则容易发生虚脱昏倒。所以说饱与饥都不宜茶浴。

(二)有疾病不宜

凡是身体不舒服,不管大小疾病,都不宜茶浴。因为茶浴会明显增加发汗量,容易加重所患疾病的症状,对治愈疾病和恢复健康不利。

(三)太疲劳不宜

众所周知,茶浴可以消除疲劳,然而太疲劳则不宜茶浴。人太疲劳时,肌肉急剧收缩,血流加快,如立即茶浴,容易引起心脏和大脑供血不足,造成缺氧而导致虚脱。通常在不太累的情况下,沐浴的时间也只能延续10~20min,沐浴时间延续太长,沐浴本身也会引起疲劳。

(四)水太热不宜

茶浴时,水太热也就是说茶汤的温度太高,是不宜茶浴的。因为水温太高,会使血管过度扩张,血液迅速流向体表,造成心脏和大脑的血液一时供应不足,容易出现头昏眼花等症状。

白茶的茶食

茶食与茗宴的形成和发展,可以说是古代吃茶法的延伸和拓展,其历史颇为久远,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先秦时期的原始时期的原始阶段,以茶茗原汁原味的煮羹作食为特征;汉魏晋与南北朝时期的发育阶段,以茶茗掺和作料调味共煮着饮用为特征;隋唐宋时期的成熟阶段,以茶为调味品,制作各种茶之风味食品为特征;元明清时期的兴盛阶段,以茶为调味品,制作各种茶之风味食品为特征;现代社会的黄金时期,以其讲究茶食与茗宴品位的科学性、追求丰富多样化的艺术情调为特征,形成独树一帜的茶膳。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吃茶”比“喝茶”具有更好的保健效果。因此,日本等国及中国台湾地区都非常重视茶食制品的开发。据资料,日本早已推出茶末荞麦面、茶末点心及茶末紫菜汤等食品。我国的台湾地区已将茶叶碾成粉,经高温杀菌后,与菜粉、海藻粉、果胶粉、盐、糖及各种矿物质、维生素等按一定的配比混合制成茶果冻、茶水羹等多种美味食品。还有一些国家也相继推出茶叶面包、茶巧克力、嫩茶菜肴等。这些茶食品风味独特、口感好,且深受消费者的欢迎。我国内地近年来也已开发出茶汽水、茶啤酒、

茶点心等茶食制品,但品种还不多,产量也较少。

现代生物化学和医学研究表明,茶的化学成分极其丰富,其主要成分有粗蛋白、粗纤维、咖啡因、鞣酸、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等;饮茶不仅能生津止渴,而且有极好的营养保健功效。其中,茶单宁能抑制脂肪过氧化、延缓细胞老化;维生素E和微量元素硒是天然的抗氧化剂,有抗肌体衰老的功能;含有的叶皂素和芳香族化合物具有溶解、消化脂肪和消除口臭的作用;维生素和咖啡因可以降血脂。绿茶和红茶还具有防癌等功能。

茶食是指经过精心的制作而与茶适当搭配的各类副食和点心而言。品茗搭配茶食可以增添茶文化的精彩,增加茶艺的情趣,并扩大茶文化的范畴。

茶食既满足了口腹之欲,又使饮茶平添了几分情趣,从而使清淡与浓香、湿润与干燥有机的结合。茶水不断地安抚舌面,使疲劳的味觉重新得以振奋,点心之味在茶水的配合下,能够被人更好地享用。所以,茶与茶食、茶点只要搭配合理,两者可以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茶食的种类繁多,因个人的喜好、体质而有所取舍。以甜的茶食配绿茶,酸甘类的茶食配红茶,咸碱类的茶食配乌龙茶,这是一个大原则。所谓“甜配绿,酸配红,瓜子配乌龙”。

茶食和节气时令要相配合,随着地域和季节的不同,茶的内质也会有所变化,人的体质也是因节气时令而有所调整。因此,茶食的准备无论就茶的内质或人的体质来说,都得依节气时令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夏天要准备味道较清淡的茶食,冬天的茶食就得准备味道较重的;春天的茶食要多一些花色或艳丽,秋天的茶食宜以素雅为主。茶食的颜色、种类、数量,宜少不宜多,适可而止。

白茶临床研究成果

2004—2006年,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原福建农林大学教授袁弟顺通过实验研究,认为门茶萎凋过程中活性物质的缓慢变化形成的活性成分,有利于抑制肝细胞损伤小鼠的ALT增高,同时降低MDA的含最,从而对小CCL4致急性肝损伤起到保护作用。福建中医研究院陈玉春教授通过门茶对小鼠的科学研究,报道了白茶能显著增加或改善正常和血虚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能显著促进正常小鼠混合脾淋巴细胞分泌集落刺激因子(CSFs)。他的研究还发现:不同浓度的门茶水,均能提高小鼠血清巾红细胞生成素(EPO)的水平,其中高浓度的茶水效果更佳。白茶能显著提升血清红细胞生成素的水平,证明其对红细胞的造血过程有促进作用。王宏树等研究表明白茶提取物更能有效抑制细菌病毒。

20世纪90年代,由中国土产畜产福建茶叶进出El公司提供白茶(白牡丹)样品,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对白茶的保健功能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白茶在降低肝、脑组织中的脂质过氧化物水平、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增强机体的保肝功能以及降脂减肥等方面均具有显著效果。中医药理证明,白茶茶性清凉,消热降火,消暑解毒,具有治病之功效。20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白茶除了具有与其他茶类一样的调节血脂、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调节免疫功能、抗氧化(延缓衰老)、抗辐射、美容祛斑、抗肿瘤、抑菌抗病毒等方面的保健药用价值,在保护心血管系统、抗氧化、保护肝脏、抑菌抗病毒、抑制癌细胞活性、调节血糖水平等方面的效果更具特色。

1.白茶具有抗氧化和抗突变作用

茶专家王刚等对绿茶和白茶的抗突变特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绿茶和白茶的乙醇提取物对致突变物N一甲基一N,一硝基一N一亚硝基胍(MNNG,0.4微克/皿)诱导TA100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以浓度1.25毫克/皿样品处理时,白牡丹、白毫银针、龙井绿茶和云雾绿茶的抗突变抑制率分别为65%、68%、57%和46%;以浓度2.5毫克/皿样品处理时,抑制率分别为77%、84%、77%和75%,即白茶的抗突变效果优于绿茶。

2.白茶具有杀菌和抗病毒的作用

白茶比绿茶更有效抑制细菌病毒。研究表明,白茶提取物可能对人类致病病毒具有抵抗效果。例如,添加了白茶提取物的各种牙膏,杀菌效果增强。研究还显示,白茶提取物对青霉菌和酵母菌具有抗真菌功效。在白茶提取物的作用下,青霉菌孢子和酵母菌细胞被完全抑制。据研究发现,茶叶浸剂或煎剂,对各型痢疾杆菌皆有抗菌作用,其抑菌效果与黄连不相上下。

3.白茶具有保护心血管系统作用

白茶含有丰富的茶多酚、维生素和维生素P。茶多酚能促进维生素C的吸收生素C可使胆固醇从动脉壁移至肝脏,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浓度,同时可以增强血管的弹性和渗透能力。血脂的降低对防治冠心病、高血压病有较好的作用二此外,维生素P还能增加毛细血管弹性,起到防治高血压的作用。白茶还可通过利尿、排钠的作用,间接降低血压。向茶所含的氨茶碱能扩张血管,使血液容易流通,也有利于降低血压。白茶还含有芦丁,有利于提高微血管弹性,预防血压升高而溢血,因此饮白茶不但可以降压,还可以预防脑出血、动脉硬化和血栓形成。茶多酚,尤其是茶多酚@IIIL茶素EGC及其氧化产物茶黄素等,有助于抑制动脉血管中的粥样化斑块增生,使造成血凝黏度增强的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血凝变清,还可以起到抗辐射的作用。

4.白茶具有保护肝脏的作用

2004—2006年期间.袁弟川页教授还启动实验研究了白茶对小鼠CCL4致急性肝损伤的保护。结果表明,高、中、低3种剂量的浸提液(WTS)均能明显抑

制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的活性(P<0.01),对抑制小鼠CCL4致急性肝损伤引起的血清ALT值升高的作用优于对照(CKS);ccL4@毒小鼠脂质过氧化产物MDA水平显著升高(P<0.05),肝中谷胱甘肽(GSH)活性极显著降低(P<0.05),白茶抑制小鼠酯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水平升高的效果优于绿茶;白茶与对照都有明显的防止肝损伤作用,其中高剂白茶组与高剂对照组的效果最明显。袁弟顺认为其作用机理可能就是白茶中的茶多酚的氧化产物、黄酮类化合物、茶氨酸等活性物质提高肝细胞抗氧化能力,对抗CCL4引起的膜脂质过氧化,保护肝细胞膜的完整及功能,达到拮抗CCL4对肝细胞膜的损害作用。

5.白茶具有调节血糖水平的功能

由于白茶特殊的加工工艺,较好地保留了人体所必需而其他茶类含量较少的活性酶,长期饮用白茶可以显著提高人体内脂蛋白脂肪酶,促进脂肪分解代谢,有效控制胰岛素分泌量,延缓人体葡萄糖的吸收,分解体内多余的糖分,促进血糖平衡。饮白茶能促进胰液的大量分泌,导致人体内糖代谢发生变化,使血糖来源减少、去路增加,从而使血糖降低。倪德江等分析比较了绿茶、乌龙茶、红茶、黑茶、白茶(白牡丹)茶多糖(TPS)对四氧嘧啶诱导的糖尿病(DM)小鼠模型的降血糖效果。结果表明,白茶茶多糖具有极显著的降血糖效果。韩驰研究员研究证实白茶能够使高血糖动物的空腹血糖降低,糖耐量升高。通过人群干预试验,证实了白茶能明显改善II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能降低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对患者胰岛素分泌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6.白茶具有抗癌作用

王刚等研究了向茶和绿茶的抗癌效果,结果如下:样品对胃癌细胞株(AGS)处理时,用400微克/毫升浓度样品处理下,白茶表现出了很强的抑制效果,白牡丹抑制率达到84%和白毫银针达96%。绿茶则同样表现出了较强的抑制率,分别为龙井绿茶91%和云雾绿茶77%;用200微克/毫升浓度样品处理时,白牡丹、白毫银针、龙井绿茶和云雾绿茶也具有一定的抑制率,分别为55%、76%、62%和55%;样品对人体结肠癌细胞(HT一29)处理时表现出与样品对人体胃癌细胞(AGS)处理时相似的效果,即白茶对两种癌细胞的增殖均具有一定的抑制功效,体外抗癌功效略强于绿茶。

由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农业大学刘仲华教授牵头,整合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清华大学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心、北京大学衰老医学研究中心、国家教育部茶学重点实验室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亚健康干预技术实验室与五大著名机构技术资源等科研团队,以品品香公司旗下白茶的白毫银针、白牡丹为研究对象,历经一年多的时间,进行数十次严谨科学的解析论证,用科研成果证明了白茶具有显著的美容抗衰、消炎清火、降脂减肥、调降血糖、调控尿酸、保护肝脏、抵御病毒等保健养生功效。2012年6月16日,在2012年北京国际茶业展举办的“白茶保健养生功效研究成果发布会”上,刘仲华教授向与会者宣布了这项重要的科研成果。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的韩驰研究员完成的《饮茶对癌症、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预防作用》项目研究结果表明:在福鼎门茶对心血管疾病的保护作用研究中,从体外试验一整体动物实验一人体试验三个层面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两项人群干预试验,结果显示饮用白茶具有降低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降低血脂代谢异常人群的血清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水平,减缓血栓形成,减少DNA氧化损伤,降低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作用,从而有利于维护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功能,降低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这项研究填补国内外流行病学资料中白茶在心血管系统保护作用方面的空门。在辅助降血糖方面,国内外的研究多数是动物试验,且多以茶提取物(如茶多糖和茶多酚)为研究对象,未见用茶水直接对动物进行试验。该研究通过饮用茶水作为给予途径,与人体接触途径一致。研究者通过动物试验和人体试验对白茶的辅助降血糖作用进行了研究。通过建立高血糖动物模型,证实白茶能够使高血糖动物的空腹血糖降低、糖耐量升高;通过人群干预试验,证实白茶能明显改善II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对患者胰岛素分泌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即表明动物试验和人体试验均表明白茶具有一定的辅助降血糖作用c该研究获得了白茶具有辅助降血糖作用的研究结果,对于进一步开展人群干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许多茶界专家都不时表达出对白茶的钟情与喜爱,以下摘录茶界的一些名人对白茶的看法。

茶界泰斗张天福(时年102岁)参加2013年百名记者话白茶福州品茗会时,大谈对白茶的钟情与喜爱以及喝白茶享健康的种种体会。他笑着说:“平常我讲话只讲两句,今天我讲三句话。第一句话,现在有客人到我家里来喝茶,我常常泡10杯茶给他。十杯茶里头呢,其中一杯就是白毫银针。其他九杯都是国内好喝的好茶,甚至包括日本天皇喝的好茶。这头一句话,就是说我多么看重福建福鼎的白毫银针。第二句话,我1950、1951、1952年是在茶叶公司,1952年底到农业厅,1956年就开始在福鼎白琳办白茶良种繁育场,派江康年来当副厂,三句话还差一句,我曾经写了一篇文章《福建省白茶调查报告》,这篇文章发表以后,成为许多大专院校关于白茶研究的参考文章。”

骆少君研究员曾一再呼吁重视发展白茶,她说“不仅美国、瑞典斯德哥尔摩医学研究中心通过实验证明白茶杀菌和消除自由基作用很强,3O年前我就极力推介白茶,今天更要大声呼吁。”“白茶在福建茶区、华北地区都被作为具有清热解毒、消炎、解暑等功效的良药,所以古人云‘功同犀角’。其实白茶的许多保健养生作用犹如野山参,还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储藏5—15年的白茶效果更好。其有效功能性成分,如黄酮、茶氨酸、茶多糖、茶碱的含量更高,香气独特,玫瑰花香尤其显露,所以古今中外有不少人喜欢收藏白茶。”

茶叶老专家、福建省茶叶协会原秘书长陈金水在百名记者话门茶福州晶茗会上,拿出1982年在商业部举办的第一次全国名茶评审会上荣获“全国名茶”的白毫银针。这是一瓶已经保存30年的白毫银针,瓶中银针还是满披白毫、颗颗芽头肥壮:,毫无变质。他回忆当年的情景说道:“晚清以来,北京同仁堂每年购50斤陈年白茶用以配药。在计划经济时代,国家每年都要向福建省茶叶部门调拨白茶给国家医药总公司做药引(配伍),配制成非常高级的药。”

浙江大学茶学系副主仟王岳飞教授也持相同的观点,他说:“门茶是一种微发酵茶,加之工艺自然,所以茶多酚相对损失较少,保留的有效成分比较多,茶叶能够抗辐射的主要成分就是茶多酚,福鼎门茶茶多酚含量比较高,每天喝2—3杯白茶就能起到抗辐射效果。”所以,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发生后,福鼎市政府与茶企紧急调拨一批白茶,通过国际特快专递寄往东京,把具有防辐射、抗辐射等保健功效的白茶,赠送给坚守在抗震救灾一线的中国驻日本大使馆。中国驻日本大使馆收到这批茶叶后,表示这是祖国人民在关键时刻的“雪中送炭”,为此特向福鼎市政府发来感谢信和感谢状。

不仅白茶的保健功效在国内备受关注,在海外一直以来也都是研究重点。近年来,世界各国美国家许多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对白茶进行了深入研究,有许多成果公诸于世。

2003年第8期《茶叶信息》杂志摘译了美国权威科学杂志《美国科学院学报》的报道,美国学家、哈佛大学医学院布科夫斯基博士发现,喝白茶能使人体免疫细胞的干扰素分泌量增加5倍。

2004年5月28日,美国《科学日报》刊出《白茶的杀菌效果比绿茶好》的文章,文章引述美国纽约佩斯大学的米尔顿•斯奇芬伯博士的最新研究,白茶提取物对导致葡萄球菌感染、链球菌感染、肺炎等细菌生长具有预防作用。

2005年在旧金山召开的美国化学学会上,美国科学家、生化学家洛德克博士公布了他对白茶抗癌研究的结论,白茶预防癌症的作用比其他茶的作用强。

早先受美国癌症研究基金会援助的美国勒冈州大学癌症研究中心等多个研究刊《白茶的杀菌效果比绿茶好》的文章,文章引述美国纽约佩斯大学的米尔顿.斯奇芬伯博士的最新研究,白茶提取物对导致葡萄球菌感染、链球菌感染、肺炎等细菌生长具有预防作用。

2005年在旧金山召开的美国化学学会上,美国科学家、生化学家洛德克博士公布了他对白茶抗癌研究的结论,白茶预防癌症的作用比其他茶的作用强。

早先受美国癌症研究基金会援助的美国俄勒冈州大学癌症研究中心等多个研究机构经多年研究也表明,白茶是一种新的抗癌物质,能不断抑制、缩小肝癌肿块,提高人体免疫功能。

2005年第18期《茶叶信息》转引了英国权威杂志《最佳营养学》的推荐,多喝白茶有益健康。

2009年5月1口,英国《每日电讯报》刚登题为《古老的中国白防治肥胖症》的文章,参考消息》于2009年5月4《中国白茶可减肥》为标题转载了这篇文章。

2009年8月18日的《北京青年报》以《白茶有益健康,可保持年轻容颜》为题报道了西南伦敦金斯顿大学生命科学院的德克兰•诺顿教授的研究成果:门茶具有抗衰老的作用,而且它所含的抗氧化剂水平很高,抗氧化剂有助于预防癌症和心脏病。

目前,化妆品著名品牌如雅诗兰黛、自然堂、资生堂、汇美舍等产品中都含有白茶提取物,安利公司也以白茶提取物为原料,专门生产了一款白茶牙膏、洗面奶。

日本医学士小川吾七郎、医学博士蓑和田益等,在治疗患有糖尿病的肺结核病人时,偶然发现白茶对糖尿病有显著疗效。京都帝国大学医院、府立医院对1O名糖尿病人做了临床实验,发现白茶对慢性糖尿病具有显著疗效。不仅在日本,我国泉州市人民医院用“宋茶”(7O年以上的陈年闩茶)治疗糖尿病,有效率达7O%。在白茶原产地福鼎,验,发现有71%的病人,因养成长达半年的饮白茶习惯,其高血糖病不治而愈。因此说,饮白茶能预防、治疗糖尿病是有科学根据的。白茶中的多酚类和酯类有促进胰岛素合成的作用;儿茶素中的多糖类物质,有去除血液中过多糖分的作用。茶多酚对人体茶业界人士选择了多位高血糖的病人进行实2009年8月18日l的《北青年报》报道了西南伦敦金斯顿大学生命科学院的德克兰.诺顿教授的研究成果:白茶具有抗衰老的作用,而且它所含的抗氧化剂水平很高,抗氧化剂有助于预防症和心脏病。

目前,化妆品著名品牌如雅诗兰黛、自然堂、资生堂、汇美舍等产品有白茶提取物,安利公一司也以白茶提取物为原料,专门生产了一款门茶牙膏、洗面奶。

日本医学士小川吾七郎、医学博士蓑和田益等,在治疗患有糖尿病的肺结核病人时,偶然发现白茶对糖尿病有显著疗效。京都帝国大学医院、府立医院对10名糖尿病人做了临床实验,发现白茶对慢性糖尿病具有显著疗效:不仅在日本,我国泉州市人民医院用“宋茶”(70年以上的陈年白茶)治疗糖尿病,有效率达70%。在白茶原产地福鼎,茶业界人士选择了多位高血糖的病人进行实验,发现有70%的病人,因养成长达半年的饮白茶习惯,其高血糖病不治而愈。因此说,饮白茶能预防、治疗糖尿病是有科学根据的。白茶中的多酚类和酯类有促进胰岛素合成的作用;儿茶素中的多糖类物质,有去除血液中过多糖分的作用。茶多酚对人体的糖代谢障碍具有调节作用,能降低血糖水平,从而有效地起到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作用。

对于白茶,人们形象地用“五种茶”来形容。

一、降火消炎茶,门茶具有清热祛火的功效;

二、女人茶,白茶的自南基含量最低,多喝白茶,可以延缓衰老,美容养颜;

三、伴侣茶,喝红葡萄酒饮白茶,一红一白结合,白茶可以解决饮用红葡萄酒容易上火的难题;

四、梦之茶,白茶可以清热降火,让人清心除烦,安神定智,有利于人们获得良好的睡眠;

五、旅行茶,白茶具有耐泡的特点,一天旅途一杯茶,可以有效缓解或消除旅行中的疲劳。

相比其他茶类,白茶消除自由基作用更强,黄酮含量最高(O.205%),氨基酸含量平均值(3.155%)高于其他五大茶类。由于其独特的加工工艺和内含物变化等不同,其“三降三抗”(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抗氧化、抗辐射、抗肿瘤)的效果优于其他茶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