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深秋,是属于乌龙茶的狂欢季。
还带着点烟火气的武夷岩茶,牵惹着茶迷们蠢蠢欲动的味蕾。安溪铁观音,在瑟瑟的秋风里, 酿了出清芬如兰的“秋香" ,凤凰单从也在盖碗里场起了沁人的蜜甜花香。
就在这品赏乌龙茶的的时节,高颖却兴冲冲地拿着伏天窨制的茉莉银针来约茶。这看起来似乎有点“不合时宣” ,然而,喝茶毕竟是件轻松惬意的事,鲁迅先生也说: "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
尽管古人认为“茶有真香" ,但,将香花与嫩茶拌合客制诞生花香茶味兼具的花茶,可谓是中国人诗意且浪漫的创举。
在爱茶人的潜意识里,一提起花茶,就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茉莉花茶。茉莉与绿茶,是花茶最经典的CP,当然了,花香三干,茶味百态,人们对茶极致之味的不懈追求,总是会让香花与佳茗以不同方式的邂逅,然后完美交融,在一杯茶中成就嗅觉与味觉的双重美妙体验。
二
茉莉银针,便是白茉莉与白毫银针的"高贵”组合。
谈起自家的茶,高颖总是很自信。因为,在每一款茶的探索尝试中,都奇予了她对好茶的认知、思考和期许。对于花茶,她要让最好时节的茶遇上最好时节的花,才不负自然造化。
花,系8月未伏前后采摘的本土(福州)茉莉花,洁白饱满、香浓高锐;茶,是产自福鼎磻溪大洋村的春茶头来白毫银针。前者馥郁圣洁,伏花是茉莉颇为漫长的花期(5-11月)中品质最优的;后者鲜嫩清纯,而春茶单芽头采,不论是季节,还是原料等级,均属最上乘的,故美其名日"针王” 。因此,茉莉银针堪称“白富美”组合,尤其在近些年白茶消费市场持续升温的情形下,用嫩度最高的头采银针窨制花茶,恐怕是显得有点奢侈吧。
不过,对于尝过许多茉莉花茶(绿茶)的我来说,初尝茉莉银针,还是很期待的。
才打开罐盖,就有一股扑鼻的花香涌起,用“花香袭人”来形容是再贴切不过的了。茉莉之香,虽浓却不妖冶,清透素雅。
循香寻花不见花,唯有颗题银白芽,而只闻其香不见其形,正是“闻派”茉莉花茶的共性,看似含蓄不彰,却独见风骨气韵。
三
嫩芽,当春乃发生。它们从茶树上被剥离的刹那,等待也就开始了。等待煦日,等待和风,等待与夏花的相见欢。
等待,是为了更好的遇见。终于,它们在一个湿热的深夜相遇了。没有离奇曲折的开头,更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一切都只是刚好而已。花、茶若能言语,彼此间的对白想必会是:往后余生,请多多指教。
窨制,是茶花拼和、茶引花香、花益茶味的过程,是形成茉莉花茶特质的最关键工序。花吐香,茶吸香,吐纳之间,两种植物天性的自然流露,却也是如恋人般心照不宣的默契。
茉莉,诸音“莫离” ,被视为爱情之花。明代许次纾说: “茶不移本,植必子生。古人结婚,必以茶为礼,取其不移植子之意也。”茉莉与茶,本来不就是忠贞爱情的化身吗?
四
水入盖碗,银芽鼓荡旋转洇润,干枯重现丰盈,春风又绿。颗颗肥壮挺立,白毫满皱,仿佛还带着点春山湖湿的雨雾。
时间,会让人成长,也会让茶慢慢成熟。跨越夏秋,春时的青涩之气,化作缕缕鲜灵的花香,素绕于鼻尖。
“鲜灵" ,是茉莉花茶香气的专属表达。这种香,不止是鲜明,而且还具灵性,就像花在茶汤里重新绽放。
汤色清亮淡黄,淡如秋水,轻如秋云。细啜一口,鲜灵浓郁的花香里,蕴藏着毫香蜜韵,缓缓吞咽,鲜爽甘美,若有清泉在喉底漫涌。花香与茶味的交织,是做人的花魂茶骨。
感官系统的敏锐老茶鬼,都习惯把这种茶味花香相融的滋味,称之为"福州味" ,而独树一帜的甘醇之味则称为“冰糖甜” 。这种标志性的风味特质,清时由各路茶叶商帮眼转至京津地区,成为老北京人生活记忆里难忘的“京味儿”。
五
“福州味”也好, “京味儿”也罢,都是福外独特的地域环境与密制工艺所赋予的"精气神”。
茉莉,原产于南亚次大陆(另一说波斯) ,随着漫漫丝路,一路东传,在中国文人雅士诗性的笔墨里芳馥了千年。宋人叶廷珪赞其"落华洗出通身白,沉水熏成换骨香。"杨万里则将洁白芬芳的它视作足以笑做名香白雪之花: "茉莉独立幽更佳,龙凝避香雪避花。"最深情的莫过于南宋的江奎,在他眼中,茉莉应是“列作人间第一香"。
位于东南沿海、闽江下游的福州,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土填肥沃,产茶史已逾千年之久。生来性喜湿的它,被引种到的福州后,善于制茶的先民从沁人的花香里发现、掌握了吐纳的奥秘,藉由巧思妙手,将花与茶珠联璧合,创造出"可间春天气息”的茉莉花茶。
窨制,作为酿造“福州味”的核心技艺,其工序繁复精密,且数百年来秘而不宣,堪比制茶"武功秘笈" 。一道完整的窨制,称为"窨次” ,须经侍花、筛花、窨花、起花等多个工序,而全程都必须在夏天湿闷的制茶间里完成。稍有疏忽,则前功尽弃,功亏一篑。客次的升级,如同修炼武功,是对制茶师技艺水准的综合考验,更是体力意志力近乎残酷的磨砺。
泡中高档的茉莉花茶,至少要四,九窨是次的极限,也是制茶师眼中的完美。
这款茉莉针王,便是“九窖一提”的匠心之作,这意味着需要连续进行9次重复的劳作。
六
夜以继日,汗如雨下。茉莉的涅槃,银针的新生。花魂入茶,温柔中透着坚忍。
一盏浅杏色的茶汤,收藏了春的清鲜,夏的热烈。不愠不火的汤感,始终糅着鲜灵的花气和鲜醇的毫香,入喉时的甜润,纵是到了香消味减,每一口也都不会落空。
春芽夏花,无声“对白”。款款深情,化作杯底暗香流。
老侯手机和微信:13859366756(长按复制加微信)本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