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是常绿植物,喜温暖湿润气候。每年晚冬和早春的低温寒风天气,对北方茶树的生养极不利,茶树易受风冻、雪冻和霜冻,严重影响茶树的正常生长,轻则造成茶叶减产、品质下降,重则引起死亡。目前北方茶树越冬期采取了不少防护措施,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为有效提高北方茶树冬季防冻效果,本试验采用5种越冬防护措施进行比较试验,旨在筛选出适宜北方茶园的冬季防护措施,为进一步提高茶叶产量及品质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点与茶树品种
本试验设在临沂市莒南县玉芽茶园。茶树品种为福鼎大白茶(Camellia sinensis cv.Fuding Dabaicha)。
1.2试验设计与方法
1.2.1试验设计2012年11月试验地设置于同一自然条件下,选择树龄、长势一致的茶树,茶行每行长9 m,6个试验区:A(建立防护林,在北方、西北方迎风口处建立松树防护林);B(搭建拱圆式塑料大棚);C(设挡风障,用稻草苫固定于每行茶树的北面,高出茶树蓬面10 cm);D(茶树蓬面盖草,蓬面受直射光照的叶片占30%~40%);E(茶园行间铺稻草,厚度15 cm);CK(空白对照)。
2013年3月,试验区停止防护,对春茶、夏茶各指标因子进行检测。如各区夏茶指标因子与对照区差别较大,则对秋茶进行检测。
1.2.2采样时间、标准于2013年4月30日、7月5日采样;采样标准为一芽二叶。
1.2.3百芽重和茶树鲜叶产量的统计方法百芽重:采用三点取样法,样点面积33 cm×33 cm,各样点基础长势基本一致,以样点内所有一芽二叶重计算。
产量:按绿茶一芽二叶采摘标准分试验区采摘鲜叶,统计面积、产量。
1.2.4鲜叶加工处理方法试验设备为6CST-40型滚筒杀青机、6CR-30型揉捻机和6CH-20烘干机。
绿茶制样方法:鲜叶→摊晾→杀青→揉捻→干燥。
1.2.5折干率的计算折干率=鲜叶重/干茶重(鲜干比)
1.2.6茶样主要生化成分检测方法水浸出物采用减量法;多酚类含量采用酒石酸铁比色法;游离氨基酸含量采用分光光度法;咖啡碱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可溶性总糖含量采用重量法[1]。
1.2.7茶样感官审评按照GB/T 23776—2009《茶叶感官审评方法》中名优绿茶的审评方法进行,审评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5项指标。按每项满分100分计,总分采用加权法,品质总分=外形×0.25+汤色×0.10+香气×0.25+滋味×0.30+叶底×0.10[2]。
2 结果与分析
2.1茶树百芽重、鲜叶产量和折干率统计结果与分析
由表1统计结果看出,各试验区春茶鲜叶百芽重B>A>C>D>E>CK,相对于对照区(CK),百芽重增幅为5.59%~29.52%,增幅较大;相对于对照区,夏茶各区鲜叶百芽重增幅为0.52%~2.32%,增幅很小。这表明防护措施有助于改变茶树的生长状态,提高百芽重,且防护措施停止后仍影响到百芽重,春茶较明显,夏茶不明显。
茶树春季鲜叶产量变化规律同百芽重变化表现出相似性,即B>A>C>D>E>CK;相对于对照区,增幅为14.30%~44.16%,B区增幅最大,A区次之,其他三区(D、E、F)均有提高,但该三区相对差别稍小。而夏季茶树鲜叶产量增幅为0.59%~3.50%,不如春茶变化明显。这表明有效的防护措施使茶树安全越冬,且能够不同程度提高春茶鲜叶产量。
春季各区单产干茶量表现B>A>C>D>E>CK,据折干率(鲜干比)统计显示,B区折干率(4.46)较大,A区(4.29)次之,与对照区相比差别较明显;而各区夏茶的折干率差别很小。由此说明,与对照区相比,搭建拱圆式大棚(B区)能够保温保湿,使鲜叶折干率提高,建立防护林(A区)能形成较适宜的小气候,对茶树越冬有较好的效果,对春茶产量增幅较大。
防护茶树安全越冬,且不同程度的影响到鲜叶产量和茶叶品质。各防护试验区春茶鲜叶百芽重、产量、折干率及品质成分——水浸出物、多酚类、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类含量基本表现出同一规律:B>A>C>D>E>CK,表明搭建拱圆式塑料大棚防护效应最明显;而夏茶效应不明显。酚氨比小,也有利于绿茶品质的提高,拱圆式大棚(B区)春茶酚氨比最小,且多酚类、氨基酸含量均最高,品质最好;其它各区酚氨比均小于对照区。而夏茶酚氨均大于春茶,且各区差异较小。这表明同一茶树品种在不同温度、湿度条件下,它的物质代谢方向和速度是不同的,在停止防护措施后仍不同程度影响到春茶的品质,而对夏茶的影响变得不明显。
参考文献:
[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手册[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GB/T 23776—2009茶叶感官审评方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老侯手机和微信:13859366756(长按复制加微信)本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