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白茶,始自白毫银针的创制。而白毫银针有福鼎产的“北路”和政和产的“南路”之分。福鼎的“银针”一开始是用当地的菜茶制作,但是效果不理想,所以直到发现了茶树良种福鼎大白茶和福鼎大毫茶后,才在光绪十二年(1886年)开始制作商品化的白毫银针。
而政和的白毫银针,相传是在光绪六年(1880年),政和东城十余里外的铁山镇农民魏年家的老院中野生着一棵茶树(政和大白茶树),不料墙塌下来把树压倒后,竟然长出了新苗,当地人无意中发明了压条繁殖衍生茶苗的新方法。这之后政和大白茶被逐渐推广,到十年后(1890年)终于制出政和白毫银针。
和菜茶相比,政和大白茶的茶芽要肥壮数倍,而它属于迟芽种,是芽叶上茸毛特多的无性繁殖系品种,采取压条或扦插方法进行繁殖,性状整齐。
政和大白茶叶片肥厚,叶面隆起,属中叶、迟芽、无性系品种,抗逆性(包括抗寒、抗旱、抗病虫)强,能忍受寒冻,就是在零下3-4℃亦少受冻害,所以在高山区多的政和县长势良好。同时,政和大白茶的采摘主要集中在春季,由于其内含物质丰富,它的香气很浓。用政和大白茶制的茶品质优越,以芽肥壮、味鲜、香清、汤厚为最鲜明的特色。
此外,政和大白茶属紫芽种,酚类物质含量高,适制性很强,是生产白茶、绿茶、红茶的理想原料,具有清新、纯爽、毫香的品种特征。1965年,中国茶叶学会在“茶树品种资源研究及利用学术讨论会”上,向全国茶区推荐种植政和大白茶等21个茶树优良品种。
1972年,政和大白茶被定为中国茶树良种,1985年被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品种。目前,政和大白茶主要分布在福建北部和东部茶区,尤以政和和松溪两地为主(松溪与政和交界,曾经合并,合并时称为松政县)。
中国现代制茶学的奠基人陈橡教授在一次采访中回忆道: "我是1940年3月和宋雪波技术员从崇安乘车到建瓯,再搭小船逆水行驶,经过三天三夜才到西津码头,然后步行四十里到城关的。进城后,租赁商会会长李翰辉的三间破房为制茶所,办公、住宿、制茶都在一块。
我当时的职务是福建省茶叶示范厂技师兼政和制茶所主任。”
陈椽在政和着手做了四件事:
一是收购毛茶加工为外销茶,把从政和遂应场(锦屏村)和浙江庆元县(两地交界)收购的红毛茶和白毫银针,经过加工送往福州口岸;
二是改进加工技术,他将以往毛茶加工用的七孔吊筛改为木质筛床和加架活轮木框,安放三个筛面,由一人推动活轮上下抖动,提高生产效率三倍多;
三是开展制茶技术测定,最后写出了论文《政和白毛猴之采制及其分类商榷》 (1941年《安徽茶讯》一卷10期)、《政和白茶(白毫银针和白牡丹)制法及其改进意见》 ( 1941年《安徽茶讯》一卷11期);
四是调查政和茶叶情况,也写了两篇论文,即《福建省政和茶叶》(1941年《安徽茶讯》第一卷12期)和《政和茶叶》(1942浙江《万川通讯》)。
陈椽的研究,可以说为政和茶叶发展和茶叶加工工艺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他来到政和的时候,正值政和茶业在民国发展的高峰期。
根据政和茶业史料记载:早在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政和城内有茶行数十家,其中较有名气的茶行有“之恭茶庄”、“金圃茶庄”、“裕成茶行”等,乡绅叶之翔、陈子陶、范昌义等因经营茶叶而成为富商。民国三年至七年(1914-1918年),政和茶叶十分兴旺,茶行遍布城乡。当时铁山乡有茶行16家,澄源村有18家,城内近20家。较大的茶行有“庆元祥”、“聚泰隆”、“万福盛”、“万新春”等,全年产银针近40吨,全部运往福州,再转销世界各地。
1910年左右,政和县销往欧美的茶叶价格为每担银针银元320元。当时政和大白茶主产区为铁山、稻香、东峰和林屯一带,这些地方家家户户都做银针,所以当地流行一句民谣“女儿不慕富豪家,只问茶叶和银针”,足以说明政和的茶价坚挺。俄罗斯茶商还专门来石屯乡沈屯村加工茶叶,水运到建瓯转出。清末、民国时期的政和茶人纷纷到福州、武夷等地经营茶叶,清末有铁山人周飞白,民国有名茶人范列五。城关的数十家茶行中,产茶干担以上的有3家,包括陈协五的“义昌生”茶行、李翰飞的“李美珍”茶行和郑照的“怡和”茶行。
至日军侵华前,茶叶为政和县大宗出口商品。据贸易档案统计: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出口茶叶16200箱,约486吨;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出口茶叶18185箱,约547吨;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出口茶叶26003箱,约783.65吨,出口值超过百万元。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对政和白茶的生产又掀起了新一轮的高潮。1959年,福建省农业厅在政和县建立了大面积的良种繁育场,繁育政和大白茶树苗2亿多株,其种植区域后来扩展到贵州、江苏、湖北、湖南、浙江、江西等省及福建省其他县市。
20世纪80年代以前,政和县种植的茶树大多为政和大白茶和当地小菜茶品种。到80年代初,为了改变茶区品种单一的现象,根据不同茶树品种不同的生育期特点,确定全县平原地区以特早、早、中、迟芽搭配和高山茶区以早、中芽品种搭配的布局。到1988年,基本实现了茶树品种布局的良性化、合理化。
在历史上,政和白茶属于外销特种茶,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茶叶销区的变化(从欧美、东南亚转为苏联), 1958年后,白毫银针停产,直到1985年以后才恢复生产。
近年来,随着国内消费者对茶叶保健功能的认识和肯定,以及国内福鼎白茶的异军突起, 引发了政和白茶在国内的热销。
除银针以外,其实用政和大白茶制作的白牡丹(白茶品类之一)也非常出色。用良种政和大白茶制成的高级白牡丹,外观上,以绿叶夹以银白毫心,形似花朵,呈深灰绿色,叶背披满银白茸毛,叶大芽肥,毫香鲜嫩。冲泡时绿叶展开托着嫩芽,好像花的蓓蕾,非常美观。
其汤色清澈晶莹,味清甜,受到大多数人的喜爱,所以成为现在政和最大宗生产的白茶。
不过政和大白茶不是一个高产品种,采摘期也偏晚,相比在20世纪60年代才在福安县选育成功的茶树良种福安大白茶,它要迟20-30天,且生长期短,种植效益不如福安大白茶,所以,在近些年中国白茶的内销热潮中,当地农民一般更爱种植产量更高、采摘期更早的其他良种,而政和大白茶的种植面积却扩展缓慢。
为了保护这个原生品种,政和县委和县茶业管理部门加大技术投入,进行政和大白茶新品种的研发和推广。尤其是近三年来,县茶业管理部门一边推广政和大白茶的品种种植,
边把培育的茶苗免费送给农民种,全县上下齐心要恢复种植政和大白茶。几年下来,政和大白茶在政和县本地由之前不到万亩的规模,达到了16000亩。
老侯手机和微信:13859366756(长按复制加微信)本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