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白茶 > 福鼎白茶百科 > 福鼎白茶新闻 >

福建省23个产茶县竟然都是贫困县 茶叶扶贫势在必行

老侯手机微信:13859366756 服务号:zhengshancha

这是1000多年前茶农采工的生存现状。为了满足君王尝鲜的口腹之欲,他们不惜冒着生命危险,采制新茶。不同于名留青史的帝王将相或写下传世诗作的文人雅士,这些茶农采工,在茶史上籍籍无名。然而,正是这些无数的无名者,让茶这一古老的产业,在中国得以延续了泱泱数千年。

茶,在不同的场景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于爱茶人,它是戒不掉的嗜好。于贸易,它是有价值的商品。于一国或一地,它是特色产业。于种茶人,它是收入的来源。

从西到东,中国广袤的疆域中,产茶区囊括了1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近千个县(区、市),茶园面积达4597.87万亩,就连北纬30。以北的地区也被纳入茶乡的“版图”。于是,高原、盆地、平原、丘陵、山地,皆是茶树的乐土家园。茶树,在装点青山绿水入画卷的同时,也是给茶乡人带来财富、带来希望的幸运之叶。

早在1935年,吴觉农、胡浩川在《中国茶业复兴计划》中,开宗明义地点出了茶对于中国农业的重要性。他们把茶提升到民生产业的关键地位: “茶叶不但是农家重要的副业,而且是穷乡僻壤间唯一的特产,关系与民生之巨,可见一斑。”

在今天,全国580多个贫困县中,有一半以上是产茶或涉茶县,其中又有1/3以茶为支柱产业。

云南勐海县,是古茶树的天堂,也是普洱茶发烧友们心驰神往的地方。古树普洱茶价值的再发现,令许多原本闭塞的村寨变成备受追崇、争相追捧的“掘金地”。譬如,老班章村,便是受益于老班章古树茶创造的传奇,这从三代寨门的更新换代就可窥见一斑。从简陋的茅草门头门,到颇有现代感的疏璃瓦水泥柱门,再到如今气势雄伟的褐檐三道圆拱门。寨门的变迁,见证了老班章村村民因茶致富的历程,也记录着普洱茶市场的沉浮。

与云南同处于世界茶树原产地的贵州省,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是其最真实的写照。在这个中国唯一没有平原的省份,潮湿的气候,崎岖的地形,人们都会自然地将其与“贫穷” “不发达”联系起来。尽管上苍并没有给贵州一副“好牌”,它却凭借发展茶产业打出了精彩的“王炸”: 2019年,全省以700万亩的茶园、40万吨的茶叶产量、451.2亿元的综合产值辐射带动了351.6万人,带动贫困户34.81万人,脱贫17.46万人。

其中,涉茶人员年人均收入10699.08元,其中涉茶贫困户人均年收入5722.79元。

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省,虽依山傍海,但较之自古富饶的江浙地区,平原少得可怜,丘陵山地“霸占”了全省约90%的土地面积,故此地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凸隆的丘陵,陡峭的山地,还有漫长的海岸线,“束手束脚”,成为限制粮食产量、经济发展的羁绊。不过,绵延的群山,蜿蜒的河流及高达66.8%的森林覆盖率,是植茶的天赐佳境。

“梯田,谓梯山为田也。”梯田,是福建、四川等地先民的创举。地狭山多,凿山而田。与山争田,地尽其用。梯田茶园,是茶农在山林间的杰作。在几乎县县种茶的福建,,梯田茶园可谓俯拾皆是。层层叠叠,缠绕披拂于山,似轻轻荡开的涟漪,又似模印在大地上的指纹,活泼生动。

最别具一格的当属丹霞地貌的武夷山茶区。明代张于垒《武夷山记》云: “山皆纯石,不宜禾黍,遇有寸肤,则种茶葬。村落上下,隐见无间。从高望之,如点绿苔,冷风所至,嫩香扑鼻,不独足供饮啖,为山灵一种清供也。”碧水丹山,烂石砾壤,孕育了“岩骨花香”的岩茶。而“岩韵”的形成,正是堪称“绝版”的产地环境、被当地人称之为“山场”的杰作。武夷山,一山一水处,皆有茶,且“岩岩有茶,无岩不茶”,形成精致的“盆栽式”茶园景观,这在全国茶区恐怕是独一无二的。据近代茶学家林馥泉称:“若论风景较为秀丽之处,地稍肥润阴湿者,虽悬崖绝壁,岩主无不别出心裁,凿阶而上,于半壁或岩罅之处,砌石筑墙,移土以植……”

就山场类型而言,有坑、涧、峰、岩、洞、窠等,而岩茶品质优异者多产于山坑岩壑之间,如大名鼎鼎的“三坑两涧”。这几处山场的共性是:或山凹岩壑,或幽谷深涧,周遭林木阴翳,四季云缠雾绕。山泉滴沥,溪流涓涓,终年不绝。其土质疏松润泽,腐殖层深厚,日照时间也比平地茶园来得短。这种微域小气候环境,塑造了岩茶“香清甘活”的特质,也塑造了充满变化的“山场味”。

不可复制的山场,成就了岩茶的极致之味。

以安溪、武夷山、福鼎为代表的福建名优茶主产区,从上世纪80年代起,都在不断书写着因茶致富、因茶兴业的故事。安溪铁观音、金骏眉、武夷岩茶、福鼎白茶,在当地政府、茶企及骨,茶农的腰包越来越鼓,茶乡也变得越来越富饶了。茶农的共同努力下,引领了一波又一波的茶叶市场消费潮流,而山乡的面貌也因茶而脱胎换骨。

以安溪为例,据统计, 1985年,全县贫困人口31.37万人、占全县人口39.6%。在全县60多万亩耕地中,只有茶地11.2万亩,农民人均纯收入不到120元,每个农民从茶业中所得的收入仅39元。进入90年代,随着清香型铁观音的面世,迅速成为茶叶市场的“弄潮儿”,人们都深深沉醉在它的“兰香音韵”中,茶叶供不应求。1996年,安溪甩掉了国定贫困县的帽子。2002年,安溪县路身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2005年,全县农民人均茶叶收入3427.9元,占全年总收入54.8%,占纯收入的66.5%。这意味着农民的收入有一半以上来自茶。

像安溪这样成功“逆袭”的产茶区,在福建还有很多。位于福鼎太姥山下的赤溪村,是一个备族村。虽风景入画,却是“老、少、边、穷”全都“配齐”极度贫困村。近些年,福鼎白茶的强势崛起,给这个小山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从“输血”式帮扶到内外联动“造血”式精准扶贫开发的华丽蜕变,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扶贫第一村”。由福鼎白茶“领军”的白茶热,让政和、松溪以及福鼎周边的柘荣、周宁、寿宁等传统、新兴白茶产区也呈现出了勃勃的生机。这些地方深入发掘自身的资源优势,倾力打造风格独具的白茶公共品牌,如松溪九龙大白茶、柘荣高山白茶等等。

2012年,福建省委、省政府在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的实施意见中,首次明确了建宁、武平、霞浦、古田、石荣、浦城、光泽、诏安、云霄、平和、宁化、屏南、周宁、松溪、寿宁、政和等23个福建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这些县,基本都有产茶,有些还是名茶主产区。今年4月,明溪、宁化、政和、连城、周宁、柘荣等6县成功“摘帽” ,23个省级贫困县全部清零无疑,脱贫攻坚所取得的显著成效是与发展茶产业是密不可分的。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茶系民生,山美人富。茶业,是生态与富民的正确打开方式。

老侯手机和微信:13859366756(长按复制加微信)本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福鼎白茶 > 福鼎白茶百科 > 福鼎白茶新闻 >
电话:13859366756网微信短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