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白茶 > 白茶分类 > 白牡丹茶 >

白牡丹茶的传说与白牡丹研制发展史

老侯手机微信:13859366756 服务号:zhengshancha

白牡丹茶作为福建省的历史名茶之一,是白茶中的珍品,其全身白毫密布十分好看,茶叶香气浓郁,滋味甜醇鲜美。我们知道许多茶叶都有着自己的由来传说故事,白牡丹茶同样也有传说,那么白牡丹茶的传说是怎样子的呢?下面我们就来细细品读以下吧。

白牡丹茶的由来传说

相传在我国的西汉时期,有个为官清正廉洁的太守,在为官上秉公执法,爱民如子,不过对于官场上的贪污腐败,阿谀奉承的现象是在看不下去,无法忍受这种官场之风气,因此决定弃官与其母亲一起隐居与山林之间。母子二人驾着马车来到一座山间时,从远处飘来阵阵的清香,闻之,令人心情大为舒畅。这时正好有位樵夫经过于是问明香气从而何来,樵夫告诉他们此香味是由前面不远的益处莲花池畔那边的白牡丹茶树上飘来的。

母子二人觉得这边十分的安静舒适,有如世外桃源一般,因此定居在这边,建房种菜,在这边休养生息。可是后来由于其母亲年老衰落的缘故,生了场病卧病在床,虽然迟了挺多草药,但是还是没有什么起色,使其十分焦急。在一晚的梦中一个老仙人告诉他,要制其母治病,必须要有仙茶。醒来时他感到十分无奈,不知仙茶在此地,该如何去寻找。正在其焦虑之时,忽然发现眼前的白牡丹变成了茶树,茶树长满了茶叶犹如多多白牡丹一般,因此他将其采摘下来泡成茶给母亲饮用,不久其母亲的病真的好了。后来母子二人悉心照顾这些茶树,将采摘下来的茶制成茶叶与当地老百姓一同饮用。这茶后来就得名为白牡丹茶了。

白牡丹原产地之争

都说“世界白茶在中国,中国白茶在福建”,今天意义上的福鼎白茶和政和白茶的兴起,是源于两地所产的“北路银针”和“南路银针”,带动了中国白茶的发展。但是在整个白茶一百多年的产制和运销的脉络里,白毫银针却因其制作材料须为头春芽茶的缘故,产量不算高。

白茶依茶树品种、采摘标准不同,由传统工艺制得的产品可分为银针、白牡丹、贡眉和寿眉;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白茶制作增加了揉捻程序,制得的白茶称为新工艺白茶。在中国白茶这个大家族里,目前在市场流通的数量上处于领先地位的,当数白牡丹和寿眉两类。

可白牡丹明明是茶,为什么有个像花一般的名字?这还要从它的形态说起:因为白牡丹的毫心肥壮,叶张肥嫩,叶色灰绿,夹以银白毫心,呈“抱心形”,很像花朵;冲泡后绿叶托着嫩芽,宛如蓓蕾初放,故得美名“白牡丹”。

白牡丹按其制作时的茶树品种不同,可分为“小白”、“大白”和“水仙白”。采自菜茶的茶叶制成的称“小白”,采自福鼎大白茶、福安大白茶、政和大白茶的鲜叶制成的称“大白",而采自水仙茶的鲜叶制成的称为“水仙白”

在“小白”、“大白”和“水仙白”中,平时在市场上多见的主要是“大白”制作的白牡丹,因为它的品相好、产量高一福鼎大白茶制的成茶以毫芽洁白肥壮、多茸毛、香气清鲜有毫香、滋味鲜爽而见长;政和大白茶制的成茶则以毫芽肥壮、香气清鲜、滋味鲜醇浓厚取胜。至于“小白”茶,由于菜茶本身种植面积小、产量低,目前制作较少。而“水仙白”在过去更多供拼配用,一般不单独精制成白牡丹。

福鼎和政和两地,如今因白茶主产区的地位广为人知,但“中国白茶在福建”这句话辐射的范围,其实包含了大部分的闽东和闽北茶区,如福鼎周边的福安、柘荣、寿宁也有白茶生产,而政和及其周边的建阳、松溪、建瓯等地都是白茶的重要产区。历史上的白牡丹茶,正是在1920年前后发源于建阳水吉(水吉旧属建瓯,现属建阳),之后才传到政和并被大量生产的。

说到水吉,当然绕不开建阳白茶的话题,因为从白茶诞生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建阳白茶都一直和福鼎、政和白茶一起,成为福建省主要的外销特种名茶,而建阳县水吉(含漳墩、回龙、小湖)一带生产白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在建阳采访时,我们遇上了已经退休的原建阳市茶业局局长林今团。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建阳白茶的考证,为我们的考察和发掘提供了重要资料。

根据林今团的描述,自道光(1821年)后,水吉当地发现了水仙茶树品种并引进大白茶树种。同治年间(1862-1875年),水吉白茶的生产有很大发展:最早以水吉小叶茶芽制银针,称为“白毫”,到19世纪后期,水吉终以大叶茶芽制高级白茶“白毫银针”,并首创“白牡丹”获得成功。

在前往水吉的道路上,林今团告诉我们:“水吉这个白茶产区历史是不算长,但也曾大起大落,随着国内形势而盛衰。1934年,这一带的白茶产量为68吨, 1940年,大湖、水吉的白茶精制厂尚有15家,成品3600箱,约54吨,其中白牡丹14.25吨,占26.30%。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白茶产量已降至30多吨。20世纪50年代很快发展到100吨左右, 60年代达150吨左右,至70年代便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 1979年,达到650吨。

后来,由于低档茶所占比重过大,以及国际市场变化, 1980年后这里的白茶产区开始大量改制绿茶。此后实行'定点、定时、定量'生产白茶,每春约制白茶350吨。”

建阳,是福建省最古老的五个县邑之一,位处闽北武夷山南麓,建溪上游。原属建瓯县的水吉曾经在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被分出为水吉县。1956年,水吉被撤销县制,划归建阳,并置回龙区、郑墩区、小湖区及水吉镇。1994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建阳撤县建市(县级市), 2014年5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南平市行政区划调整方案,同意撤销建阳市,设立南平市建阳区。2015年3月18日,南平市建阳区正式成立。

时光荏苒,蹉跑了一段古老的岁月,而建阳水吉的兴衰,带走了一个时代。事实上,水吉在过去就像福鼎的白琳一样,因其水路运输的发达,曾经是闽北茶叶生产交易的重镇,号称“瓯宁第一镇”,也是南浦溪上数得着的大码头之一(码头现在是挖沙场)。

这段历史如今被记录在《水吉志》中:“1940年代,水吉镇是水吉县城,人口将近1万,有30多个行业, 380多户商家,资金比较雄厚的有福源、祥春、李豫生、胡润记等老店,在街上贸易的货物包括大米、莲子、泽泻、香菇、茶叶、京果、酱油、桐油、食盐、布匹等。”

从光绪年间(1875-1909年)开始,香港、广州和潮汕的茶商纷纷到水吉开设茶庄经营白茶。根据林今团考证的记载显示:"最盛时,水吉有茶商60多家字号,其中港商21号、穗商3号、汕商3号、厦商4号。此期间,地处南浦溪畔的大湖村也成为白茶的集散地。当年广州和香港合办的'金泰茶庄'、广州"同泰昌'、香港'友信,等茶庄的号牌上的镂刻韬金大字至今仍存。1987年88岁去世的本地人黄绍元先生的"元春,茶庄,仅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就加工出口白牡丹和寿眉各200箱,占出口白茶总量的54%。是年全大湖村还有白茶厂13家,加工出口白茶2150箱,约37.9吨。”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水吉县的白茶产量为83吨,占全县茶叶产量的10.13%,占当年福建省白茶生产总量(164吨)的50.61%。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水吉县白茶产量为90吨,占全县茶叶产量的11.76%其中水吉产的寿眉占全国侨销茶(侨销茶是中国外销茶的一种,消费者是侨居国外的华侨)的三分之一,白牡丹占八分之一。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水吉和大湖二地加工出口白茶3600箱(其中寿眉2650箱、白牡丹950箱),约63吨。

老侯手机和微信:13859366756(长按复制加微信)本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福鼎白茶 > 白茶分类 > 白牡丹茶 >
电话:13859366756网微信短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