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71.htm
其实,最初怂恿我成行的并非白茶,而是作家聚会。抵达福鼎后,才得知在中国大茶系中还有一个白茶家族。
白茶,好一个雅致、淡定的名字,出现在我下榻客房的茶几上。旅途劳顿,口干舌燥,自然生出喝茶的冲动。一阵子烧水,洗茶,泡茶的忙乱之后,一杯热气腾腾的白茶就在眼前了。
我是个地道的茶民,不可一日无茶,但又是个好茶而不善品的茶民,这跟故乡的茶文化有关。我生于斯长于斯的粤北山区是客家人的集聚地。乡亲们平日里忙于生 计,艰辛劳作,汗水淋漓,喝茶就成为补充身体水分、生津止渴的生理需求。喝的都是自种自制的绿茶。客家人经营生活向来粗糙,茶事也不例外。大瓦壶泡茶,大 碗盛茶,大口喝茶。一碗下肚,但觉通体舒泰,至于茶的味道并不讲究。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村上办了个“寨下茶场”,种的为大叶、小叶两种绿茶。茶事一反常 态,从种茶、管理、采茶到制作,样样讲究。功夫不负人意,醉人茶香四处飘荡,名气渐渐在广东全省传扬开来。省外贸还把寨下茶场定为出口生产基地。故乡茶飘 洋过海,身价倍增,演绎出一场场以茶文化为媒介的经济交流。我迷恋茶香,也看重茶香蕴含的那分乡情。每当回一趟故乡,总要带上一包包茶叶送给亲朋及同事。 而乡亲们来看我也多以故乡茶为礼物。平日里三五知已聚会,也必以故乡茶招待,在一片赞叹声中,也让我悟出些许品茶的门道。
也许是出于好奇, 我一改往日大口喝茶的习惯,也细细地品了一回。但见杯中嫩白色针状茶叶载沉载浮,汁液清淡,气质内敛,香不外露,分明是“大家闺秀”;喝一口,茶韵悠悠, 不是红茶的浓香,也不是绿茶的清香,而是平生品所未品过的雅香,沁入五脏六腑,通身爽利;末了,以微苦收底。在我看来,也是用心良苦吧。白茶既用香气去诱 惑你,也用苦味去刺激你。当然,这苦是苦得恰到好处,苦得有理有节。它传递的是良药苦口的信息,足以引起人们对它的关注,让人刻骨铭心。
白茶在绵延起伏的福鼎太姥山铺陈出一个20万亩的大茶园,一方天地的灵气孕育出千年不散的茶香。我们上山时是第二天上午,天空扯着纤细的雨丝,四周是满山遍野的茶林。车子在蜿蜒的山路上颠簸,站成一排排的白茶向眼前奔涌而来,欢迎我们这些远道而至的客人。
车子终于在一个山坳中停下来,面前横着一列房舍。好客的主人打来山泉水,特地为每人沏上一杯白毫银针。毫香乍现,喝一口,沁人心脾,幽幽的、软软的。看着窗外的山、水、茶,一种似曾相识的温暖袭上心头,我恍然觉得又回到故乡。
一叶白茶一缕情。对于一位茶民来说,福鼎又何尝不是我的第二故乡?
老侯手机和微信:13859366756(长按复制加微信)本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