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茶历史悠久,源于汉朝,至宋朝时,在国内已达到首屈一指的地位。18世纪从武夷山至俄罗斯恰克图的万里茶路,是继丝绸之路之后中欧之间重要的陆路贸易通道,被誉为伟大的“世纪动脉”。
“福建是中国著名的特种茶产区,乌龙茶、红茶、白茶及花茶各显优势,推动了茶业的繁荣与发展。”福建省副省长黄琪玉如是说。山清水秀的福建,茶树品种资源极为丰富,拥有国家级茶树良种26个、省级良种18个,无性系良种推广面积达96%以上,远高于全国46%的平均水平。
今年2月颁布的《福建省农业厅关于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建设特色现代农业的意见》指出,福建要建设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推动武夷岩茶等国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划设50个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多年来,福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推动优势茶类向优势产区集中,形成了闽南安溪铁观音乌龙茶、闽北武夷岩茶乌龙茶区、闽东绿(红)茶区以及闽西北多茶类产区。
以安溪铁观音为代表的闽南乌龙茶,香高韵长、醇厚甘鲜;以武夷岩茶为代表的乌龙茶,香气馥郁、岩韵明显,二者相对稳定地占据着各自的市场份额。此外,三明针螺型绿茶、福鼎白茶、政和白茶、福州茉莉花茶通过不断创新产品加工工艺,也各自开发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福建是世界公认的红茶之祖,以产于武夷山的正山小种为代表小种红茶,以及以坦洋工夫、白琳工夫与政和工夫等传统三大工夫为代表的工夫红茶,是红茶里的优秀茶类,有着忠实的消费者。红茶“新宠”金骏眉在2007年投放市场之后,迅速成为高端红茶的象征被广泛接受,拉动了国内红茶市场的复兴。
为了扩大闽茶文化内涵,福建发挥与台湾茶同根、种同源、艺同师、技同门的优势,以台湾农民创业园为平台,促进两岸茶叶交流合作。漳平市“台湾农民创业园”现有茶园5.5万亩,入园茶企业48家,涉及台商近500人,被誉为“祖国大陆的阿里山”。
另外,政府还鼓励茶区新品種选育,从2012年起省级财政对上一年度获得国家级、省级审定的茶树新品种,分别给予选育单位一次性奖励50万元和30万元。如今全省无性系良种推广面积达95%以上,远高于全国46%的平均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全省平均茶叶亩产为全国第一。
一直以来,福建省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茶叶质量的安全问题,我省从2008年起连续10年实施现代茶业项目,重点支持安溪、武夷山、福鼎、福安等多个茶业基础条件好、产业规模大的茶叶主产区发展优质、安全、高效茶业,促进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在生态茶园建设方面,采取了“6+1”模式,即种树、留草、疏水、培肥、改土、筑路+绿色防控,营造适宜茶树生长的地域小气候,改善和促进茶园生态平衡,增强茶树防御病虫害能力,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为了提升茶叶加工能力工程,近年来不断加大资金扶持数百家茶叶企业采购单台价格在30万元以上的生产加工设备,购置茶叶初制、精制或深加工成套生产线,配置高端检测仪器设备,开展设备升级换代,提高茶叶卫生质量水平。
在建设现代茶庄园方面,2013年我省安排省级资金1000万元开展现代茶庄园试点建设工作,首批在武夷星、华祥苑、品品香等1 0家茶叶企业(含大田九道山现代茶庄园),建设集“生产、加工、营销、品牌、文化、休闲、旅游”为一体、具有文化底蕴和丰富内涵的现代茶庄园,展示生态、休闲、旅游茶业之路,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
福建农业厅多次开展“倡导茶园不用化学农药,加快促进茶产业绿色发展”行动,督促茶农实施生态、农艺、物理、生物等综合治理措施,修复茶园生态系统和生物群落系统,每年建设一批不用化学农药示范茶园,力争到2022年基本实现全省茶园不用化学农药,打造茶产业绿色发展模式。
福建省还不断加大对茶产业的监管整治力度,推进茶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管信息平台建设,从源头抓起,让茶叶实现“一品一码”、标识销售、全程追溯。“采取源头管理、过程监控、产品溯源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茶叶产品的安全性得以切实提高,可以说福建茶是安全茶、健康茶、放心茶。”福建省农业厅厅长黄华康说。
目前,我省茶叶类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已经全部纳入省级可追溯平台管理,农业厅为龙头企业、示范社统一购买可追溯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服务,统一购置配备专用的追溯码打印机、条码扫描枪,并组织茶叶类龙头企业、示范社开展质量安全可追溯信息系统软件和相关配套设备操作与使用的培训。
另外,政府将持续推进茶叶“三品一标”认证,并设立省级现代农业贷款担保基金,将符合条件的茶叶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纳入扶持范围。支持农民合作社、茶叶行业协会建立茶叶生产担保基金,为成员提供贷款担保服务,县级财政为茶叶生产担保基金注入一定比例的风险补偿金,目前,福安、永春、大田、漳平、华安等多个市(县)被评为全省绿色食品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
自2008年实施现代茶业项目以来,茶叶产业一直是福建省的重点产业,为了促进生态茶园建设,福建省政府释放发布了多项利好政策,如今全省茶园面积稳定在360万亩、毛茶产量40万吨的基础上。目前,以安溪县为代表的现代茶产业体系、庄园正逐步完善,未来,福建省将进一步推进国家现代茶业产业园建设。
注重品牌创建、品牌宣传是福建茶产业发展的一大特色,也是福建茶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站得住、叫得响的重要原因。在打造品牌方面,福建省有效地将地域品牌提升与企业品牌创建相结合,通过扩大地域品牌影响力带动企业品牌的创建,而众多企业品牌的塑造与壮大,又极大地支撑起地域品牌的整体形象。
在宣传品牌方面,福建茶充分借助媒体力量开展农产品宣传推介,持续加大特色产业的宣传力度。组织茶企业参加中国国际农交会、全国绿博会等知名展会,持续开展各式宣传活动,不断提升闽茶的知名度、影响力。自2016年5月以来,福建已组织多次“闽茶海丝行”活动,远赴欧洲和东南亚国家开展茶文化宣传推介、经贸洽谈活动,签订经贸合同14亿元、合作意向25亿元,搭起了福建茶企与“海丝”沿线各国的经贸合作平台。
为了加大地域品牌的建设,支持乌龙茶、红茶、绿茶、白茶、茉莉花茶等优势区域品牌进一步做强做大,对工商部门新认定的中国驰名商标,省级财政给予了一次性30万元的鼓励;为了鼓励茶叶企业、农民合作社整合资源和市场,组建产销联盟或产销集团,支持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收购、控股等方式上市,对进入上市辅导期的茶叶类龙头企业,省级财政给予一次性奖励100万元,目前,福建省已形成诸多颇具影响力的茶叶品牌。
近年来,龙头企业队伍不断扩大,成为茶产业的最大发展动力之一。天福茗茶、八马、华祥苑、武夷星、品品香、春伦等茶叶龙头企业在茶叶精制加工方面为福建茶产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大闽食品(漳州)有限公司、福建仙洋洋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等茶叶企业在提取茶多酚、茶多糖、茶色素等茶有效成分的深加工方面不断突破与创新,成为茶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2018年,全省将全力培育10家年产值10亿元以上、100家年产值1亿元以上的茶叶精制和深加工企业,建成100条茶叶精深加工自动化生产线,对符合条件的技术改造项目,将按照《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企业技术改造促进工业稳定增长十二条措施的通知》给予技改资金补助。
未来,福建茶产业将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品牌农业、生态农业、智慧农业”为主线,引导和推动更多的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调动广大茶农的积极性、创造性,大力推进茶叶一二三产业融合,力争在2018年茶产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干亿元,形成现代化茶产业体系,为闽茶走出中国,成就世界级地域品牌、企业品牌夯实基础。
老侯手机和微信:13859366756(长按复制加微信)本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