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白茶 > 福鼎白茶百科 > 白茶历史 >

白茶的历史探秘 含高清视频

老侯手机微信:13859366756 服务号:zhengshancha

福鼎白茶的起源和历史高清视频

中国著名茶学家张堂恒在《中国制茶工艺》中记载:“乾隆六十年(1796年)福鼎茶农采摘普通茶树品种的芽毫制造银针。”茶界一般都把1796年定为白茶创始时间。

关于白茶的历史究竟起于何时?茶学界也有不同的观点。有的学者认为白茶始于神农尝百草时期。上古时代尚无制茶法,人们运用自然晾青的办法,其实即是后来的茶叶“萎凋”工序,这也是一种古老的制草药方法。由此可见最早的茶,按制造方式应该是白茶,或者说这是中国茶叶史上“古代白茶”的诞生。湖南农业大学杨文辉教授认为,中国茶叶生产史上最早发明的不是绿茶,而是白茶,理由是我国利用茶叶已有四千年的历史,最初作药用,由于茶树萌发新芽有季节性,为了随时都能喝到茶叶,便将采集的幼嫩茶叶晒干收藏起来,这是茶叶加工的开端。也是中国茶叶史上“白茶”的诞生。这种晒干保存的方式茶学界专家陈椽教授同样认为:“如现时制白茶,可以说是制茶起源时期。”

在福鼎民间,流传着美丽传说,太姥娘娘俗名蓝姑,用白茶治小儿麻疹而羽化成仙,是福建三大女神(妈祖、陈靖姑、太姥娘娘)之一,蓝姑所在的年代就在尧帝的上古时代。无独有偶,福鼎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马栏山遗址出土大量新石器时代的石器、石斧、石锛和1958年在白琳湖尾山遗址等40多处的石器都证明了这点。

现在得到茶学界认可的是茶圣陆羽《茶经》里的这句话:“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白茶山即太姥山,也就是说,白茶有文字记载至少在唐以前。另据考证,“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原文引自《永嘉图经》,这本成书于隋朝的图经可惜已佚,这就更好的说明白茶在隋朝以前就已出现,但在唐宋时期,福鼎产茶的记录有文字记载的很少。

据央视报道,2009年考古工作者在曾经创建了西安碑林博物馆的吕氏家族墓的发掘中,发现了距今一千多年前宋朝的茶叶,更让大家惊奇的是,这些千年以前的茶叶还是茶叶中少之又少的极品白茶。白茶出现在北宋时期的西安贵族阶层,进一步证明了白茶在唐宋时期就已经有了。

太姥山,古代交通十分不便,文人墨客鲜至,留下的文献资料与摩崖石刻较少。谢肇淛的《太姥山志》载:“太姥洋,在太姥山下,西接长蛇岭,居民数十家,皆以种茶樵苏为生。”“白箬庵……在摩霄峰背,有径路可达……凡五里许始至;前后百亩皆茶园。”(本文转自“西湖龙井资讯平台”)明朝的陈仲溱《游太姥山记》记载:“……然皆养蜂卖茶,虽戒律非宜,而僧贫亦藉以聚众。”同时期的林祖恕在《游太姥山记》载:“……因箕坐溪畔,取竹炉汲水,烹太姥茗啜之。”

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陆应阳《广舆记》载:“福宁州太姥山出名茶,名绿雪芽。”明万历四十四年《福宁州志·食货·贡辨》载:“芽茶84斤12两,价银13两2钱2分;叶茶61斤11两,价银1两4钱7分9厘。”这段记录,说明了明朝时期,福鼎茶人把制造白毫银针的芽茶收购价格与制造叶茶的白牡丹价格区别开来。

明朝田艺蘅《煮泉小品》:“芽茶以火作者为次,生晒者为上,亦更近自然,且断烟火气耳。生晒茶沦之瓯中,则旗枪舒畅,清翠鲜明,尤为可爱。”指的就是白毫银针,明确指出,以日光萎凋生晒芽茶为最佳。明朝时期留下许多文献资料很好地佐证福鼎悠久的产茶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福鼎茶厂与福鼎茶叶收购站都一直坚持收购、生产白茶,供中茶公司福建省分公司出口换取外汇。由于场地与气候的原因,白茶产量很低。茶农有一句常用的话“辛勤不解天气变化”,有时一场春雨,会使正在萎凋的白茶全军覆没,加上基本上以日光萎凋和手工为主生产,工业化程度不高、产量低,但价格很好。据《宁德茶业志》载:“1950年福建的红毛茶平均不超过每50公斤3石大米,绿毛茶每50公斤2.4石大米,白茶每50公斤12石大米……”可以看出,白茶价格是红茶的4倍。

上世纪50年代,福鼎以生产白琳工夫红茶为主,当时红茶出口苏联,1958年,中苏关系紧张后,生产红茶改为生产绿茶,不管如何,白茶始终都有生产或从茶农收购,保证福建省外贸出口的需要。白茶的生产量直到1963年才有了提高,福鼎茶厂在福建省茶叶专家指导下,在茶厂生产车间不断进行实践,运用热风萎凋技术生产白茶,获得成功,改变了原有靠天吃饭的不利因素,大大提高白茶产量。1968年,王亦森发明了新工艺白茶后,产量直线上升。从上世纪70年代起,白琳分厂以生产白茶为主,茉莉花茶、绿茶为辅的格局。

从福鼎市档案馆资料了解到,1950年后,茶叶属国家二类物资一级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插手收购、贩运,茶叶的内外贸易均由中茶公司统一经营管理。白茶运往省外贸直接出口,茶叶经营完全是按计划生产。据福建省茶叶专家陈金水先生回忆,每年同仁堂药店从福建收购50公斤的白毫银针,作为高档药的药引。

白茶分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贡眉)、新工艺白茶。《中国茶叶大辞典》里把福鼎生产的银针称为“北路银针”,政和产的叫“南路银针”,银针白毫亦称“白毫银针”、“银针”、“白毫”;白牡丹叫法一致;寿眉(贡眉)一类茶,福鼎茶人把它叫作寿眉,闽北一带称贡眉。据一些老茶人回忆,业内人士有把白茶分为闽北白茶和闽东白茶,统称为福建白茶……(本文转自“西湖龙井资讯平台”)很久以前,白毫银针在福鼎民间自始至终有茶农晒制,而白牡丹、新工艺白茶直至上世纪70年代才盛行,因此,在福鼎人的心目中,白毫银针往往是白茶的代名词。

“福鼎白茶”名称还有一段来历,有人建议用“福鼎大白茶”做公共品牌,因为“铁观音”、“大红袍”都是茶树名称,能让国人所熟记。“福鼎大白茶”曾经作为成品白茶的公共品牌,后来由于国内许多茶叶专家的反对,认为“福鼎大白茶”作为福鼎生产的白茶公共品牌不妥。2007年,福鼎市政府经过慎重考虑,决定把“福鼎白茶”作为公共品牌,把所有的白茶都统一起来,进行集中推广宣传。2009年,福鼎白茶的“太姥银针”成为世博十大名茶,2010年,“福鼎白茶”荣获中国驰名商标,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接受。

老侯手机和微信:13859366756(长按复制加微信)本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福鼎白茶 > 福鼎白茶百科 > 白茶历史 >
电话:13859366756网微信短信咨询